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浙江举行。人工智能时代的
中新网杭州11月9日电标题: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浙江举行。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是什么?作者曹丹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深刻重塑全球创新格局和人类生活范式。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如何应对? 2025年世界大学校长论坛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外大学校长、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国内大学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未来”的当代问题。 11月8日,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人工智能不断拓展科学创造力研究的边界。”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校长胡安·瓜迪亚·奥尔莫斯 (Juan Guardia Olmos) 表示,生成性人工智能和海量数据分析方法加快了文献查阅、模型验证、过程模拟的效率,加快了知识的传播。在教学方面,Juan Guardia Olmos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个性化和包容性学习的发展。 “人形机器人、虚拟导师、聊天机器人等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还能根据学习风格定制内容,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克服参与障碍,促进公平。”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正在重构n自我的工作逻辑。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复合型人才,这无疑给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带来了新的建议。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彦明表示浙江大学热心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进步计划”(AI步),探索提高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新途径。重点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从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创新创造、高级提升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从“会读书”到“会看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校长、皇家工程院院士科林·贝利援引世界经济论坛数据强调,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对工作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就像计算器是否应该带进课堂的争论一样,今天计算器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工具。我认为人工智能也是如此。”科林·贝利说技能在变化,工作类型在变化,大学必须重新考虑未来工作场所所需的技能。 “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他强调,人工智能是一种可能存在偏见和容易出错的工具,必须教会学生批判性地检查其局限性和潜在风险。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校长玛丽·艾维·西尔维斯特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道德推理、数据阅读等基本技能。学校成立的数据素养学院必将帮助师生更好地应对数据密集型社会带来的挑战。 “大学有责任积极设计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确保教师和学生具备必要的技能西尔维斯特表示,促进全球不同背景的同仁之间的合作、交流、对话和创新是当今的重要课题。智能时代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动国际合作与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国内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之一,浙江大学已经开始共享人工智能教育资源。 “深探”系列开放课程面向社会开放,将人工智能教育拓展至主流教育、继续教育领域和行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惠清表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完)
编辑:聂越 上一篇:湾区“全”时刻丨大湾区“藏”体育区的宝藏在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